01
成绩及奖项查询
开始时间:2024年6月11日9:00
截止时间:2024年7月10日9:00
方式一:复制链接https://gl.yks365.net/ptr/redirect/2311kwhcj至浏览器打开,使用姓名+身份证号码登录查看。
方式二:登录跨文化能力测试中心网站 https://ict.sflep.com/,点击“跨文化能力考试”-“成绩查询”,使用姓名+身份证号码登录查看。
我们向通过考试的同学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未能通过考试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再接再厉,永葆开放好奇之心,在跨文化的旅途上会收获更好的自己~
02
证书下载
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未通过。通过考试的考生可获得成绩证书。
本考试同时作为“全国跨文化能力竞赛”(National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Competition)活动。考生根据本人在全国和本省(参加考试时的考点所在省份)的成绩排名,依照一定比例可获得相应的全国赛和省赛奖项证书。(注:省内总考生数未满足要求则不产生省赛奖项)。
电子版考试成绩证书和竞赛获奖证书可在成绩查询页面查看并下载,电子证书带防伪验证二维码,供验证使用。不再提供纸质版证书。
各类奖项喜报请关注本公号后续推文。
证书
·
我们邀请大家晒出你的证书,分享你的喜悦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彩蛋,详情请查看今日第二条推送。
在校考生获得全国赛或省赛奖项后,其指导老师获得相应级别的“优秀指导教师奖”,一位考生最多两位指导老师。
我们将统一收集考点院校获奖教师信息以制作电子获奖证书;非考点院校的获奖考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申请表格,填写后发送至ict@sflep.com邮箱。申请截至2024年7月10日9:00,过期不再受理。
错过本次考试的小伙伴也不要着急,全国跨文化能力考试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举行一次,请大家关注下半年考试报名通知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跨文化能力考试(ICT)”吧!
03
跨文化能力考试介绍
一、为什么要开展跨文化能力考试?
(一) 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时代重要使命。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二) 跨文化能力是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广泛认可和重视的教育内容
国际:
1
2000年,欧盟委员会开始着手实施公民“终身学习”战略。在其向成员国推荐的公民8项核心素养中,将“跨文化能力”认定为所有公民都应具备的“新基本能力”。
2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跨文化能力:基本概念与行动框架》,对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概念、目的及教科文组织支持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践的计划进行了全面介绍,强调跨文化能力是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位世界公民所需掌握的能力。
3
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将“全球胜任力”的考察纳入PISA测试,检验考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跨文化交流知识与技能。
国内:
1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2
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
3
202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外语教育跨文化能力教学参考框架》。
跨文化能力考试(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ICT)是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了解个体的跨文化能力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ICT
To 个人
备考跨文化能力证书,可以让我们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增强文化敏感性,习得多元化视角,提高跨文化理解、沟通和协调能力;
从而让我们:
在海内外应聘时契合对跨文化能力的要求,提高竞争力和成功率
在职场中理解和处理文化差异时更游刃有余,注入事业发展新动能
在海外留学时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活和学习环境
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用更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取得理想的交流效果
更可以让我们:
养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包容的大格局,打开个人成长新天地!
ICT
To 院校
反拨外语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跨文化能力教学在外语语言能力教学中的融合,丰富外语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外语能力之外辅以跨文化能力加持,做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促进教学科研国际化:
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能力,促进与国际学者间的沟通,不断提高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科研竞争。
助力学校管理国际化:
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化管理团队,提高国际交流工作人员的对外交流管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什么是跨文化能力考试?
跨文化能力考试由我国知名跨文化教学与研究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彭仁忠教授团队研发。团队围绕跨文化能力考试理论框架和考试体系、评价量表编制、考试试题设计研发、试测与修正、信效度检验等进行了一系列研发工作,经数年时间,最终创建了跨文化能力CAK模型和基于此模型的跨文化能力考试。
CAK
跨文化能力CAK模型
ICT
全国跨文化能力考试
1. 考试目的:
考查学生运用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中国文化知识和外国文化知识等六个维度的综合技能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进行有效而得体交流的能力。
2.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上述六个维度。
3. 题型:
题型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为简答题及案例分析题。暂不含听力、口语考试题型。考试语言为英语。
4. 级别:
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可以选考任一级别。
5. 考试时间:
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举行一次。
6. 考试时长:
三个级别均为2小时。
7. 考试方式:
线下机考。
8. 考试报名费:
初级280元,中级300元,高级320元。
9. 证书:
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所有通过的考生均可获得成绩证书。
NICC
全国跨文化能力竞赛
本考试同时作为“全国跨文化能力竞赛” (National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Competition,简称NICC)活动举办。
考试通过的考生,除获得成绩证书外,根据本人在全国和考点所在省份的成绩排名,还可能获得相应的全国赛及省赛奖项证书。
在校考生获得全国赛或省赛奖项后,其指导老师获得相应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更多考试相关介绍请点击《考试介绍 | 跨文化能力考试(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est)》
04
联系与咨询
邮箱:ict@sflep.com(工作人员将在收到邮件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回复,请勿重复发送邮件)
电话:021-55385051 柳老师;021-65420732 朱老师(工作日8:30-11:30,13:30-17:30)
跨文化能力测试中心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4年6月11日